社会解组理论(social disorganization theory),法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基本范畴〕-〔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社会问题-社会解组理论,一种从邻里社区的层次来解释犯罪率变化的社会学理论。该理论假设,犯罪行为发生率的高低,取决于邻里社区的结构特性与文化前提,如果不能以特定的价值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活动,控制越轨行为,就会被认为属于社会解组的邻里。该理论由芝加哥学派发展起来。美国社会学家C.R.肖[注]与H.D.麦凯[注]最早在其有关都市地区的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研究中发展出这一理论,他们观察到了犯罪率分布从城市中心向外递减、犯罪率与社区族群变化的关联等现象。社会解组理论认为,经济能力低、族群异质性高、人口减少等因素往往是社区解组的征兆,会造成一个地区的居民价值观弱化,使学校、家庭和教会等对个体教育的弱化,导致非正式控制弱化。特别是,在邻里层次发挥作用的社会控制多为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因而社会解组也可以被界定为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纽带与正式组织纽带弱化,从而无法带来有效的非正式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