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se efficiency),理学-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碳循环-碳水耦合-降水利用效率,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与全年降水量的比值。降水利用效率体现了植被利用水分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量的能力,能够反映植被光合生产过程与耗水特性之间的关系,是在区域尺度上分析和评价植被生产力对降水量时空变化响应特征的重要指标。在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采用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代替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来计算降水利用效率。由于生物地球化学因素和植被自身群落结构的差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降水利用效率,草地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极干旱和极湿润地区植被的降水利用效率均较低。降水利用效率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通常呈抛物线形;降水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与某些植被生物学特征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如植被覆盖度和根系分布特征等:植被覆盖度越大、根系越发达,降水利用效率通常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