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辑佚(scattered works editting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管理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与文献保护-【中国古籍整理】,从现存文献中辑录已经散佚的文献,以求完全或部分恢复散佚文献原貌的古籍整理工作。简称辑佚。是中国古籍整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常用“钩沉”一词指代辑佚工作。辑佚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书尚存,但有短缺,从其他记载中辑录补充;二是原书已佚,而在他书中尚有全书或片段保存,可据以钩沉重现或辑录复原。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到天灾人祸以及书籍本身的内容质量、传播方式、载体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散佚,或者全部亡佚。中国西汉所编《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书籍,用唐代所编《隋书·经籍志》加以核对,已经亡佚了百分之六七十,以后各代书籍亡佚失传的情况与此相类,为了保存文献,充实史料,辑佚工作便应运而生。中国较早从事辑佚工作的是宋代的黄伯思(?~1118)和王应麟。黄伯思曾从马总《意林》及李善注鲍照《舞鹤赋》中辑出已佚的《相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