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出土纸(paper unearthed in Han dynasty),历史学-文物-杂项-中国古代文具,早在东汉蔡伦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从目前所公布的考古发掘材料可知,中国现存最早古纸为1986年在甘肃天水出土的放马滩纸、1978年陕西扶风出土的中颜纸,年代都在西汉初年的文、景帝时期,具有表面粗糙、厚纸类型、纤维分布不均匀、没有帘纹等特征,与浇纸法生产的纸张外观特征大体相同;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灞桥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西汉武帝时的产品,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纸中纤维长度1毫米左右,绝大部分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有明显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说明在制造过程中经历过被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1990~1992年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从西汉武、昭帝始,经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及晋代的麻纸和纸质文书;1973年在甘肃居延地区汉代遗址出土的金关纸以及1933年新疆罗布泊烽燧故址中出土的古纸,经鉴定皆为西汉末年出产;另外还有在1979年甘肃敦煌出土的马圈湾纸,时间为西汉宣帝至王莽时期。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