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演变(competing change),文学-语言文字-历史语言学及语言接触-历史语言学-语言演变,由语音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形成的竞争关系,导致语音发生变化。这些演变的因素构成竞争关系。从语言事实来说,要分清两种不同性质的竞争性演变。一类是同一个语言系统内部,不同时代的成分在系统中共存(co-exist),从而造成竞争性变化,总的趋势旧质成分被新质成分代替。另一类是来自外部因素,包括语际借用、方言混杂、类推、避免同音、禁忌、语音象征、功能负荷等。这一类是由语言接触导致的,即外来成分需要进入本地的语言系统,于是造成了本地成分与外来成分之间的竞争性演变。竞争性演变往往造成变化的3种先后状态,分别是未变(unchanged,简称U)、变异(variation,简称V)、已变(changed,简称C),构成语言竞争性演变的UVC模式。竞争性演变的具体表现主要由语言学家王士元于1969年提出。他认为语音演变在词汇层面,可以有4种不同的表现:①语音突变,词汇突变。②语音突变,词汇渐变。③语音渐变,词汇突变。④语音渐变,词汇渐变。其中类型②和类型④的语音演变称作词汇扩散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