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活性(herbicide activity),农学-植物保护学-杂草学-杂草防治-杂草化学防治-除草剂-除草剂活性,除草剂施用后接触到作用对象(地上部茎叶或地下部根芽)后,经吸收、传导以及杂草代谢后,除草剂有效成分与作用位点结合后,干扰了杂草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最终导致杂草死亡的能力。除草剂发挥杀草活性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干扰植物的激素平衡、抑制植物组织和微管的发育。除草剂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除草剂自身理化特性、加工剂型,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施药方法、施药工具等用药技术),此外植物的生长阶段也是影响除草剂活性的原因之一。活性评价是除草剂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研发工作的始终。活性评价可指导化合物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在除草剂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人把生物活性评价形象地比喻为除草剂研发的“眼睛”。除草剂活性评价一般要经过5个步骤,即普筛、初筛、复筛、深入筛选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规范化的筛选程序和合理的活性评价方法是成功评价除草剂活性的重要保证,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