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粤剧片(Hong Kong's Cantonese opera film),艺术学-影视学-中国影视-港澳台影视-香港电影-,中国香港的戏曲电影,分为粤剧歌唱片和粤剧戏曲艺术片两类。粤剧歌唱片粤剧歌唱片中演员大多穿古装戏服(偶尔穿时装),但表演方式、场面调度不依据粤剧程式,演员做功亦不是传统粤剧的做功和排场,而是现实中生活化的做功,用生活化的表演代替程式化的表演,中间插入若干段粤曲,与粤剧戏曲片有较大区别。粤剧歌唱片是粤剧伶人对传统粤剧改革的结果,作为一种更为开放的戏曲类型,粤剧能在传统艺术特质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多元文化元素,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马师曾、薛觉先等粤剧艺术家便开始了这种艺术革新,他们改编国外戏剧和电影作为新粤剧曲目,引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伴奏,改变传统的表演、布景和灯光效果等。粤剧的时尚化革新更贴近观众的视听欣赏需求,也适合搬上银幕,如薛觉先的《白金龙》(1933)等。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于1934年南迁香港建立天一港厂后,开始大量拍摄粤剧歌唱片,如《泣荆花》(1934)、《乡下佬游埠》(1935)、《摩登新娘》(193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