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生于象外(Outside the image),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理论-概念,中国艺术概念。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董氏武陵集记》。“境”“象”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和概念。关于“境”的美学本质大概在唐代已有出现,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皎然等在著作中均提出了“境”的美学说,即意境、意象。王昌龄的《诗格》将“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又将“境”“象”连用,最终总结为:“境生于象外”。“象外”一词最早是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取之象外”,强调画家要突破“象”,要达到“象”外之“象”的境界,做到“气韵生动”。“境”“象”虽连用,却又有着不同的概念,“象”是有所指,有限的物象,而“境”非指“实境”,在有限的物象中构出“实境”,“象”外的虚空更是为无限的“境”留足了生动的空间。谢赫的“取之象外”更是进一步地引发了唐代美学中“境”的范畴,由此可见“象内”“象外”造就虚实之“境”,虚实之处实乃“意”。在中国书法、绘画等传统的艺术领域中,“境生于象外”是关于意境论的重要论点,“境”离不开“象”,又不完全等同于“象”,而是超越技法的象外之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