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砚盒(Gilt-bronze Inkstone Box),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秦汉铜器,中国东汉鎏金铜砚盒。1970年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土山汉墓1号墓,现藏南京博物院。砚盒通高10.5厘米、长25厘米、宽14.8厘米。作伏地蟾蜍形,通体鎏金,体表镶嵌红玛瑙、青金石和绿松石以象征凸疣,背部尤为密集。蟾蜍腹微鼓,并以此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器盖,包括头部上颌、背、羽翅及尾部;下部为器身,包括头部下颌、腹及腹下四足。蟾蜍张口露齿,下颌内侧凹槽较深,为贮水之处。头上双目呈三角形,两眉凸起,眉上凸现双角,目、眉、角内刻疣。背上脊椎清晰,末端有卷曲小尾;背部中心有桥纽,用于穿系绳帛,便于用时揭开器盖。腹内嵌略呈椭圆形砚石,上有圆柱形研石。该鎏金铜砚盒浑厚丰满,形态夸张,在造型艺术、制作工艺上,都是东汉工艺品中少见的珍品。铜砚盒的蟾蜍造型不仅眉上有角,两胁还有羽翅,说明是可以飞翔的蟾蜍,与羽人其意相同。此外,汉画像石中的月亮上见有蟾蜍,《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张衡《灵宪》记载蟾蜍是嫦娥的化身,说明该蟾蜍造型应与升仙思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