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会试中额(quota for successful candidates in the provincial-level and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中国清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中额和会试中额的合称。乡试中额,即各省取中举人之数额,均由朝廷规定,亦称定额,因其以举人解送京师参加会试,又称解额。乡试中额的确定,视各省人口多寡及文化水平高低而定。清初根据不同省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大、中、小省三等,直隶(今河北)、江南(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广、福建为大省,山东、河南、山西、广东、陕西、四川为中省,云南、广西、贵州为小省,各省中额不等。初定各省中额,后几经变化,至乾隆九年(1744)议定中额:直隶213名,江南114名,浙江、江西各94名,湖南45名,湖北48名,福建85名,山东69名,河南71名,山西60名,广东72名,陕西61名,四川60名,云南54名,广西45名,贵州40名。此额数自乾隆十二年丁卯科始为定制,之后除个别省略有调整,基本维系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