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瓷器(Liao Dynasty ceramics),历史学-文物-陶瓷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北方地区辽代窑场烧造的陶器、釉陶和瓷器,证实了文献无载的辽代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辽代陶器以含铁量高的易熔黏土在800℃左右的还原焰下烧成,类型有建筑构件、日用容器和模型明器。日用容器以轮制泥质灰陶为主,器形多为底部内凹的长颈壶、大口罐、瓮等盛贮器,也有适合契丹民族游牧生活的鸡冠壶、扁壶等,纹饰中的滚轮压印篦齿纹最具时代和地域特点。模型明器往往出土于汉人墓葬,器形有釜、仓、鏊、罐等小型化的生活用具,罕见俑类。辽代釉陶以黏土制胎,胎体表面多施白色化妆土,素烧后施铅釉或彩,以800℃左右的低温二次烧成,胎色往往呈砖红色。品种有单色釉陶、二色釉陶及三彩(参见“辽三彩”)。釉彩的颜色有白、绿、黄(褐)3种,绿、黄分别以铜、铁为着色剂,白色为含铁量低的透明釉。辽代釉陶包括建筑构件、日用器皿及少量佛教塑像。建筑构件主要有板瓦、筒瓦、滴水、瓦当、砖以及各种脊饰。辽祖陵、祖州城等出土的辽代早期莲花纹瓦当尚存渤海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