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安宝货(Silver Ingot “Cheng An Bao Huo”),历史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金朝,中国金代金章宗承安(1196~1200)年间发行的银币。金银在唐、五代时进入流通领域,到宋代银成为一般通货。银铤在金朝的赋税、盐税、水利钱等各领域用途甚广。金章宗时,银价日贵,在流通中的地位越发提高,官员俸给、边务军需的支付皆以银、钞相兼。但金朝银铤在流通中存在成色不足与重量不合每铤50两规定的弊病。同时由于滥发交钞,导致多地出现钞多钱少、交钞不流通的情况。承安二年(1197)十二月,金朝初铸银币,称“承安宝货”,分为一两、一两半、二两半、五两、十两五等,每两折钱二贯(二千文),在交钞泛滥贬值,铜钱严重匮乏情况下,“承安宝货”作为大额钱币使用。但在流通中,由于私铸者常常杂以铜锡,导致成色混乱,最终无法通行,于承安五年十二月被废除。1982年,黑龙江省首次发现“承安宝货”银锭,呈砝码形,束腰,边缘四周为三道水波纹,一面较平,上刻有錾文:“承安宝货壹两半,库□,部□”,背面无文,为密集蜂窝状。银锭长4.8厘米,锭首宽3厘米,束腰宽2.1厘米,厚0.55厘米,重58.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