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栽培史(history of barnyard grass cultivation),农学-作物学-作物学史-〔作物栽培史〕-救荒作物栽培史-稗栽培史,稗(Echinochba crusgalli)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救荒作物,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以上。稗属禾本科稗属1年生草本植物。有水旱两种,多生于沼泽地、沟边及水稻田中。分布几乎遍及中国全境,世界温暖地区均有分布。“稗”字首见于《孟子》《庄子》,但人工栽培记载始见于《氾胜之书》:“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又说:“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说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稗米可食用,且稗可旱生也可水生,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可作为救荒作用栽培。《农政全书》载有“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且稗秆一亩,可当稻秆二亩,其价亦当米一石”,故“宜择嘉种于下田艺之,岁岁无绝,倘遇灾年,便得广植”;又说“下田种稗,遇水涝,不灭顶不坏,灭顶不逾时不坏”。只要“不遇异常客水,必收,亦十岁可致七八稔也”。说明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种植稗仍能获得收成。到清代稗的种植更多,几乎遍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