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思想(thought of valuing agriculture),理学-科学技术史-农学史-〔古代农业思想〕,即强调以农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指导思想。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着封建国家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帝制社会统治者一向有春耕籍田的传统。总之,源远流长的重农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先秦时期重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重视粮食生产,重农富民,重农抑商,以农立国。管仲把重农看作富国强兵之道;孔孟重农则主张发展农业生产;荀子主张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商鞅的农战思想,重农是为了在诸侯争霸中取得胜利。秦汉以后,重农则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西汉晁错“贵粟论”提出重农是国家的重要政务,贾谊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而桑弘羊则冲破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思想桎梏,提出了通过发展工商业来促进农业发展的思想。北魏贾思勰总结洪范八政,首次提出“食为政首”的观念。唐太宗李世民则是把农政作为政务之首。明代徐光启的农政思想认为农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理财莫先于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