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墓志(epitaphs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历史学-文物-石窟寺、石刻-古代石刻,中国隋代至唐代埋在墓中记述死者姓名、生平及亲属世系的铭刻文字。主要刻在石上,也有书写或刊刻在砖、陶瓷等材料上的。墓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基本定型,隋唐时期更加普及,从王公贵族至平民百姓都在墓中埋设墓志,即使竖有墓碑,也要在墓中埋一件墓志。隋唐墓志的质地、雕饰和文字书法都比较考究,还有一些名人撰、书的作品,如隋开皇十七年(597)美人董氏墓志铭、大业十一年(615)太仆卿元公墓志铭,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文安县主墓志铭、显庆三年(658)王居土砖塔铭等,均甚著名。 现存的隋代墓志是以官僚贵族及其眷属的葬志为主,一般为青石质,由志盖与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多为盝顶形,有些还装有铁环提手。顶部与四杀雕刻花纹,中央刻写死者姓氏。志石正面刻写铭文,有些侧面也刻饰花纹。志文有特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散文体的“志”与韵文体的“铭”两部分。志首先记叙死者的卒官、姓名、籍贯和祖先世系,而后回顾死者的生平仕历并加以称颂,最后记录死者的卒年、葬日、葬地及子孙姓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