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蠕变(dislocation creep),理学-地球物理学-构造物理学-岩石流变-岩石塑性变形机制,由位错滑移和位错攀移共同引起的塑性变形。由韦特曼在1955年首先提出,因此也称为韦特曼蠕变。这一变形机制也被称为晶质塑性(crystal plasticity)或晶内塑性(intra-crystalline plasticity)。位错蠕变是岩石塑性变形最为普遍的机制,它发生在较高的温度(T>0.3Tm)和较低的应变速率条件下。在较低温度段(T<0.5Tm),位错滑移占主导地位,位错只局限在滑移面中运动;它常导致位错缠结的形成,从而限制位错的进一步运动,引起加工硬化。在高温条件下(T≥0.5Tm)由热活化的恢复作用过程如位错攀移和交叉滑移帮助克服加工硬化,使变形得以继续。当硬化和恢复这两种相反的作用趋向于达到动态平衡时,在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为水平段,变形为稳态的位错蠕变。位错蠕变通常用幂律流变方程表达:έ=Aexp(-Q/RT)σn其中έ为应变速率,A为材料常数(可由实验获得),Q为位错蠕变的激活熵,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K),σ为应力,n为应力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