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式样方(nested plots),理学-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群落组成-种-面积关系-巢式样方,通过不断扩大取样面积来确定种-面积关系的群落调查方法。具体方法是:在群落中设立初始样方并统计该样方的物种数量,然后逐渐扩大样方面积统计该样方中的物种数量,建立物种数量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种-面积关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瑞典植物学家O.V.阿雷纽斯[注]在斯德哥尔摩开展巢式样方调查,其调查面积由初始的0.01米2不断倍增到0.64米2,并进一步增加到1米2(图a),据此建立了幂函数的种-面积关系,以校正不同面积的多样性;其后,巢式样方系列根据研究目的在排布方式和连续性上有所调整。70年代,R.H.惠特克[注]改变了不同大小样方的位置和重复数量设置了1、10、100、1000米2的样方系列(图b);90年代开始,为了修正物种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对种-面积关系的影响,巢式样方中小样方的取样位置和重复数量进一步调整(图c)。巢式样方主要用于校正不同样方大小的物种多样性、确定群落的最小面积、多样性的尺度外推以及估算生境退化所引起的多样性丧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