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驭武(civil dominance over the military),历史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军事,中国宋代处理文武关系的基本方针。北宋建立后,宋朝统治者汲取唐末五代武人跋扈的惨痛教训,在日益强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厉行收兵权,另一方面则逐渐确立了“以文驭武”的方针。在该方针指导下,自北宋中期开始,枢密院、三衙以及各级地方军事系统中,逐渐使用文臣主管,制衡武将群体与军队,形成文臣统兵的局面。枢密院长贰逐渐由武将向文臣过渡,并且长贰中武将的职权也趋于沦丧。三衙将领的军事素质和表现也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三衙将领趋于退出军事指挥的位置,并成为文官统帅手下的配角。在边防上,都部署的地位也逐步下降,成为文臣经略安抚使的副手和下属。与“以文驭武”方针相适应的是,“崇文抑武”治国思想与方略的渐次形成。统治者不仅仅是一般的重视文教事业和轻视武略,而是长期侧重于意识形态化的儒家道德思想文化治国,有意抑制武将群体和武力因素在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这种治国思想落实为治国方略,贯穿于宋朝历史以及各个方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