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瓷(Kraak porcelain),艺术学-设计学-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团体及机构〕-〔陶瓷品牌〕,盛行于明末清初的中国外销瓷器,对世界陶瓷文化和陶瓷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万历三十年(1602)和三十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分别在非洲的圣海伦娜附近海岸及马来西亚东部的帕达尼亚附近海岸,截获了两艘葡萄牙克拉克贸易船圣·迭戈号和圣塔·凯瑟琳娜号,船上装载的主要是中国万历(1573~1620)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这些瓷器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在欧洲激起了一个追慕中国瓷器的狂潮。对于“克拉克瓷”名称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当时运载这批中国瓷器的船只是克拉克大船,荷兰人便以葡萄牙载满青花瓷器的贸易船克拉克“Carraca”将这批瓷器称作“克拉克瓷”(葡萄牙语:Carraca;荷兰语:Kraak porselein)。另一种观点认为,“克拉克”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易于破碎,故得名“克拉克瓷”,这也说明了克拉克瓷器本身“易于破碎”的特性。克拉克瓷器从广义解释是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