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Jiangling depression),理学-中国地理-中国古地理-中国古人类-江陵凹陷,中国江汉盆地最大的次级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偏西南,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基底上形成的晚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盆地。东界为清水口断层,北边有纪山寺断层,西为问安寺断层,南界为公安—松滋断层,面积约6500平方千米。江陵凹陷形成演化经历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晚白垩纪-早始新世)、第二期断陷盆地形成(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后期反转构造的形成及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末)。江陵凹陷在白垩纪-古近纪强烈下陷,沉积了约9600米厚的陆相沉积,至早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第Ⅱ幕,凹陷整体剧烈抬升,早期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第四纪初随江汉盆地整体下沉,沉积了一套厚200~300米的河湖相砂砾岩及黏土层。早始新世早期充填了半深湖-深湖相的泥岩,由于沉降中心相对稳定,潜江组优质厚层湖相泥岩构成其良好的区域盖层。构造演化控制了烃源岩、储集岩的分布及油气运移和聚集,油藏具有多层系晚期成藏特征,有利于油气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