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灯具(Lamps of Han Dynasty),历史学-考古学-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遗物,中国汉代能透光及调节光源大小、分布、用于照明的器具。古代文献又称“登”“镫”或“锭”。通常由灯盘、灯柱、灯座三个基本部分和灯罩、承盘、鋬、挡风板等附属结构组成。依造型可分为豆形灯、浅盘形灯、多枝灯、耳杯形灯、卮形灯、形灯、动物形灯七种;据使用方式可分为立灯、座灯、行灯和吊灯四种,其中耳杯形灯、卮形灯等为汉代独有。质地包括陶、铜、铁、玉石等。汉代灯具数量众多、造型精美,广泛运用于衣、食、住、行四大领域,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图1)、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鹿座灯等均为精品。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一号墓画像石、河南南阳汉代画像石、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等图像,记录有汉代人在沐浴更衣、宴享与谒见、秉烛夜读和夜行等活动中使用灯具的场景。灯具的这些功能主要通过调节或变换构件以产生不同的使用方式来实现(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