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地震(folding earthquake),理学-地球物理学-构造物理学-褶皱力学,褶皱与深部主控断层的活动而产生的强破坏性地震。对于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的褶皱,当深部断层活动时,上覆的褶皱会随之变形。此外,褶皱生长过程中,由于背形部位的局部拉张和向形部位的局部挤压,会形成弯滑断层和弯矩断层等次级断层,这些断层通常丛生产出,走向与褶皱轴大致平行。该类地震最显著特征是地震震源深度的断裂位移向上快速衰减,在近地表处渐趋于零,不引起或只形成很小的地表断裂位移,地震时地表变形以褶皱隆起为主。斯泰因(Stein)和耶茨(Yeats)1988年将此类地震专门定义为“褶皱地震”。最典型的褶皱地震的实例为1983年美国南加州的Mw6.5科林加(Coalinga)地震和2015年中国西昆仑山前的Mw6.4皮山地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