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榜(Zhongzheng List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中国清代会试中对落第者的安抚政策之一。会试阅卷完成后,于落卷中选取考生担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及学录,入选者另填一榜,称“中正榜”,是清代副榜之一。清代的内阁中书人选,顺治十三年(1656),规定“撰文者,则于举贡内,择文理优长、学问淹博者选用。办事者,则于贡监生员内,择文理平通、字画端楷者选用”。康熙六年(1667),中书人选改由各科进士中有意愿者,经考试后先行录用,遇缺即补。三十四年,中书一缺专归进士、举人补用。清代的国子监学正及学录的人选,雍正八年(1730)曾规定由九卿于进士、举人内保荐补授。乾隆十九年(1754)废除保荐制度,改由大臣考试取用。二十六年,大学士蒋溥奏请自该届会试起,“内阁汉中书……请即于各房荐卷中,除中式外,择其文理尚通、诗律亦妥者,不拒省分,查照上次考定名数,另填一榜,照理带领引见,挨次选用”。礼部遵旨议定,“即于会试荐卷中挑取,……不拘省份,以四十名为额,再备取二十名,随同新进士引见,恭候钦定”,交吏部照例选用,此即中正榜之始。如恰逢内阁缺人,可以直接咨礼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