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瑾(Shen Rujin),文学-中国文学-近代文学-近代诗-【诗人】,(1858~1917)中国近代诗人。字公周,号石友,又号钝居士。江苏常熟人。诸生。汝瑾与吴昌硕至友善,昌硕谓其“性行专亮,自晦于时,足迹不出吴越间。平昔好砚石,乃以哦诗抱石销磨岁月”(《鸣坚白斋诗序》)。汝瑾虽绝意仕进,但亦关心国事。生当艰难时世,凡国有难,皆赋诗感怀。所作如记中法战争之《悲马尾》,记中日战争之《感事》《甲午八月十五夜雨待月赋诗,诗成月出》《秋霖一日,夜坐雨闷甚,又闻王师失利》《题昌硕山海关从军图》《闻倭陷台湾》等,记庚子事变之《北望》《庚子中秋》《纪事》《辛丑中秋》等,体现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爱国情怀。汝瑾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尤富同情心。其《苦旱行》始言“三月不雨至六月”,而农民“眼见青苗不得活”,可“城中官吏急征粮,催科更比祈雨忙”。其他如《舟中观刈稻》《纳粮谣》《祈雨叹》《风灾行》《佣者自田间来,听其言,演而成谣》等许多诗篇,皆疾恶刺时,因而被钱仲联赞为“是清代吴嘉纪、郑燮的嗣响”(《近代诗钞》)。内忧外患,迫使汝瑾转而关注政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