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斡勒(boγol),历史学-中国历史-元史-[社会经济],中国辽、金、蒙、元时期蒙古社会中的一种隶属人口。蒙古语,元译“奴婢”。在草原部落战争中,战败方的人口(多为幼童)常被战胜者掳回分给各个家庭,隶属于各家庭的父权家长,称孛斡勒。因其多随主人家庭生活、劳作,早年主要从事各种家内劳役,又称为“门限的奴婢”(bosoqan-u boγol)、“门的梯己奴婢”(egüden-ü emčü boγol)。孛斡勒可以有家室妻孥和少量财产,平时为主人放牧畜群,随主人狩猎,战时则随主人参战。在当时的蒙古社会,被视为主人家庭中的低等成员,以“弟”(degü)称之。学界对其性质有不同看法,主要观点有三种:家庭奴隶、游牧社会的生产奴隶、农奴式的隶属人口。在元代被称为孛斡勒的群体中,有一类特殊的斡脱古·孛斡勒(ötögü boγol,蒙古语,元译“老奴婢”),指成吉思汗祖先的奴婢和奴婢后裔。在蒙古兴起时他们立下功勋,取得权势,成为大蒙古国和元朝的显贵。因其世代为成吉思汗家族作孛斡勒,故有此称。元代蒙古文文献以该词对译汉语的“元勋世臣”,故不可视之为一般意义上的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