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字(Yinghau typeface),艺术学-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作品〕,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S.戴尔[注]创制,并由新加坡传教士A.斯特罗纳克[注]完善的一款现代汉字铅活字。又称香港字。1818年,伦敦传道会传教士马礼逊[注]在马六甲成立英华书院。19世纪20年代,英华字由该书院的英国传教士S.戴尔在马六甲创制,这是一款用钢模冲制铜字模再铸活字的汉字铅活字。之后,由在新加坡的传教士A.斯特罗纳克丰富和完善。1843年,该铅活字同英华书院以及所有印刷设备一起迁入香港,故又称香港字。1873年,香港的伦敦传道会将其印刷设备卖给当时晚清政府的中华印务总局,因此英华字也运用于中华印务总局印刷的一些刊物中。英华字是一款清楚雅致、经久耐用,且广受当时印刷出版行业欢迎的汉字铅活字。同时“英华字”也是传教士用谷登堡的技术研制出来的第一款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字体。依据印刷史学者苏精提出的“铸以代刻”的概念,英华字的技术可称为“铸”。用英华字刊印的代表书籍有:1869年香港英华书院刊印的《性理略论》和1875年中华印务总局首次印刷出版的《循环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