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地性(site fidelity),理学-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生境选择-领域-恋地性,动物在特定季节返回到特定栖息地的行为。又称归巢行为(homing behaviour)。一些动物选择在食物丰富的季节返回到原来的栖息地,不仅有利于获得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可提高幼体的存活率,进而促进种群的繁衍。许多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在洄游或迁徙过程中均忠实于其出生地和繁殖地,如北美的鲑鱼、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的候鸟、非洲草原大型有蹄类等。美国伊利诺伊州南部的蓝翅黄森莺(Protonotaria citrea)趋向于在繁殖季节前回到出生地繁衍后代。波罗的海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的繁殖族群也具有很高的恋地性,大多时间停留在同一个聚群区域之内,尤其在夏季具有高水平的恋地性,并且这种忠诚可维持一个季节甚至数年。恋地性的形成机制主要有食物假说和繁殖假说等。食物假说认为食物资源在某一地域特有性或丰富性的变化造成了动物的恋地性。例如,随着气候的季节性波动,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天敌少,有更多的时间觅食;但冬季严寒,食物短缺,环境容纳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