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伎(the ten kind shows of ceremonial music and dance),艺术学-舞蹈学-中国古代舞蹈-隋唐五代十国舞蹈,中国唐代宫廷燕乐(宴乐)。又称十部乐。唐代燕乐舞俑在隋代九部乐基础上增删而成。用于朝会大典。隋开皇初年(约581~585)集中整理了汉族传统的、兄弟民族的以及外国传入的一些代表性乐舞,制定了七部乐,依次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大业(605~616)年间,隋炀帝将七部乐中的《清商伎》更名为《清乐伎》,《国伎》更名为《西凉伎》,《文康伎》因其为最终乐部而更名为《礼毕》,另增加《康国伎》《疏勒伎》两部,成为九部乐,唐代沿用,且承袭其乐制舞制。唐太宗贞观十一至十四年(637~640),废除《礼毕》,增制《燕乐伎》,将其列为首部,成为唐的九部乐。统一高昌后,于贞观十六年十一月宴请百官时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乐,即《燕乐伎》《清乐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燕乐伎》是唐代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