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Caogong irrigation ditch),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国台湾高雄平原上兴建的灌溉工程。又称五里圳。由台湾凤山县(今高雄市凤山区)知县曹谨倡议所开。清道光十七年(1837),凤山县遇到旱灾。因有许多农地为看天田,缺乏灌溉设施,造成收成甚差。曹谨四处巡视,发现下淡水河(今高屏溪)的水源丰沛,故着手兴修水圳,由商号杨号设计施工。次年(1838)竣工,计水圳44条,灌田2549甲(1甲=0.969917公顷)。应县民之请,命名为“曹公圳”(又称“曹公旧圳”)。数年后,因开发农田的增加,曹公圳的水不敷使用,于1842年由贡生郑兰、附生郑宣治及其弟郑宣孝等筹划新圳。历二载完工,完成水圳46条,灌田2033甲,称为“曹公新圳”。新旧圳的灌溉范围,几乎涵盖整个高雄市。县民感曹公之德,在1860年,于县城的凤仪书院旁为其立祠。中间虽经变动,祭祀至今不坠。曹公旧圳开圳之初,是在小竹上里处的下淡水溪溪床上筑埤拦河提高水位,引水至一清里处设圳头取水,“决圳四万三百六十丈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