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振动(nuclear vibration),理学-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核结构,原子核在其稳定形状附近作振荡的一种集体运动模式。假定常态下的原子核是不可压缩的,则振荡过程中核体积保持不变,因此,核振动是核表面形状发生变化。近球形核的振动主要是在球形附近作周期性的四极振动,即核的形状围绕球形在长椭球和扁椭球之间变化,振动能级较低。变形核的振动主要也是四极振动,即围绕其稳定变形形状,如椭球形状振动。这种振动的能级较高。一个旋转的椭球核可以具有两种振动形式:一是沿对称轴方向振动,且保持对称轴不变;二是围绕对称轴做偏离对称轴的振动。变形核振动的同时也可以转动,这就可以在一组振动能级上出现一组转动能级。变形核也存在八极振动。振动模型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首先发现了球形核的电四极(E2)振动。在满壳核附近的许多偶偶核中观测到激发能相近的0+、2+、4+三重态,它们的激发能是第一2+态的约两倍(E2pn/E1pn典型值约为2.2)。谐振动模型认为,它们的基态为球形,但形状可围绕球形发生四极形变,形变幅度随时间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