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炼铁(wrought iron),工学-矿冶工程-〔综论〕-〔采选冶金史〕-冶金史-中国古代冶铸遗址-块炼铁,古代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的铁块。又称锻铁。在西南亚地区,公元前1200~前1000年,块炼铁的使用已达到一定规模。公元前800年,冶炼方法传到中欧;公元前500年,传到英国。在欧洲等地区,直到14世纪炼出生铁之前,块炼铁一直是主要的炼铁方法。冶炼块炼铁,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为炉,装入高品位的矿石和木炭,点燃后,鼓风加热。温度达到1000℃左右,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金属铁,而脉石成为渣子,要通过锻打挤出。块炼铁在锻打前由于疏松多孔,也被称为海绵铁。 块炼铁含碳极低,质地柔软,适于锻造成型。块炼铁在反复锻打的加热过程中,同炭火接触,有可能渗碳变硬,成为块炼钢。用它制作兵器和工具,其性能可赶上甚至超过青铜。块炼铁生产时间长,燃料耗量大,效率不高,但却以其冶炼工艺条件低、产品锻造性能好而在古代冶铁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中国考古出土最早的块炼铁是公元前14世纪的甘肃省临潭县陈旗乡磨沟遗址的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