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类(conodonts),理学-生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一类已经灭绝的牙形动物的口咽器官。因其外形似牙齿而得名,又称牙形石、牙形刺。形体很小,一般只有1毫米左右,最大也不过7毫米。形态多变,有角锥状、梳状、耙状、台状等。分布于寒武纪至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特别是石灰石中数量特别多,是一类重要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化石可用于地层的划分、对比。因为其进化速度很快,随着地质年代的推移,它们在形状上有很多细部会发生变化,所以每一组连续不断的地层,都可由不同的牙形类组合来区别其各层的特点。此外,牙形类分布区域极为广阔,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种被发现。在石油地质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颜色是有机变质的重要标志。依据其颜色可以判断石油有机成熟度,并得知成油/气窗口,进而圈定油、气远景区。牙形类化石主要根据其形态进行分类。最古老的牙形类可追溯至寒武纪早期,它们大体上都是单锥型的。复合型的牙形类开始出现于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涌现出许多不同的种类,有单锥型、棒条型和叶片型。数量最多且形状变异最大的时期是在泥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