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辕犁(curved-beam plow),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科学技术],中国唐代后期发明的耕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因此又称为江东犁。最早记载于唐代陆龟蒙的《耒耜经》。根据记载,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操作灵活,这与南方水田耕作是分不开的。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比较起来,面积较小,经常需要转弯,这就要求犁比较轻便和灵活,曲辕犁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设计的。其次,曲辕犁新增了犁评,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相比于以前犁的犁梢与犁底连为一体,曲辕犁的犁梢和犁底有了分工,犁底修长,便于耕作时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犁梢则通过人手的上下左右操作,来控制耕地的深浅和宽窄。这两个方面的特点较好地适应了南方水田耕作的需要。曲辕犁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至此已基本定型。江东曲辕犁在江南地区推广以后,逐渐传播到东南亚种稻的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