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民术(arts of rule ),文学-传播学-舆论-【舆论历史】-治民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驾驭民众的权术。又称治术。包括对民众思想意识的控制和人身活动的管理。表现形式较为隐蔽,尤其重视对民众思想的驾驭引导。围绕如何有效地引导民众思想这个议题,儒家和法家各有不同看法,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舆论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克己复礼。礼是社会的最高运行规则,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引导民众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提倡凡是不符合礼法规范的内容,都不应进入传播的框架或范围内,从思想上筑起堤防。儒家还认为,要让民众自发自愿地接受、遵循礼制,必须以德化人,采取道德教化的方式,即孔子所提到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道德教化和礼制规范都是从舆论层面柔性地引导民众的思想意识,更注重潜移默化的浸润效果。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则认定民众好利恶害,因此民智是低下的,“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韩非子·五蠹》),主张民众意见不应被纳入执政者考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