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说(wave theory),文学-语言文字-历史语言学及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关于语言的创新特征是通过扩散与重叠的方式接触形成的学说。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关于语言演变的两种解释性模型之一。又称波浪模型(wave model)。继A.施莱歇尔提出谱系树模式之后,德国语言学家H.舒查德(Hugo Schuchardt,1842~1927)和J.施密特先后提出异见,反对亲属语言是从原始语经由规则音变层级分化而来的假设,提出语言的创新特征是通过扩散与重叠的方式接触形成的。施密特于1872年以波浪涟漪扩散的隐喻来解释这种变化模型,遂广为人知,因此后来语言学家多把“波浪说”的创立归功于施密特。波浪说对谱系树的挑战,与19世纪欧洲方言学及历史比较语言学之间关于音变的争论息息相关。方言学者不同意新语法学派提出的“音变无例外”的口号,他们发现在方言当中存在的复杂接触现象,并不符合规则音变的预期,方言间同言线的分布往往犬牙交互,并不服从于单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