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Nian Army),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军事,中国近代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间护送私盐,并与清政府发生武装冲突,后甚而起义攻城。咸丰三年(1853),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捻军起义从咸丰三年至同治七年(1868),分为两个阶段。自咸丰三年春至同治二年三月为前期捻军。咸丰三年一月至三月,太平军连克武汉、安庆、南京,安徽、河南捻众纷纷起义响应,及至太平天国北伐军经过时,已开始从分散斗争趋向联合作战。咸丰五年秋,各路捻军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会盟,当地力量最大的捻军首领张乐行(张洛行)被推为盟主。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每一旗主左右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由于互不统属,集团林立,不易离开本土,决定了它的分散性和落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