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梁(lying-on beam),理学-科学技术史-建筑、土木工程史-〔建筑史〕-〔中国建筑史〕-〔构造与技术〕-柱梁作构架-用梁制度,明清庑殿、歇山或攒尖建筑中搭置在檐(桁)檩上承载其上构件的梁称为趴梁,当它沿建筑纵向方向布置时,称为顺趴梁。庑殿或歇山大木构架中的趴梁,因其平行于建筑物的面阔方向,故称顺趴梁。顺趴梁位于建筑稍间前后坡金檩(金桁)或之下,兼做金枋;梁头与檩木结合处作碗子和阶梯形榫,其外端置于山面的檐(桁)檩上,里端放在梁栿上,或做燕尾榫插入金柱中;其上放交金墩以承托相交的檐(桁)檩或踩步金梁。由于此时趴梁正好处于金枋位置,变成起双重作用的构件。它既是承接踩步金的梁架,又是梢间的金枋(又称老檐枋),故又可称作“金枋带趴梁”。用于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等攒尖建筑中的趴梁通常呈井字形,正交放置,用以承托檐(桁)檩以上的木构架。其主梁称为长趴梁,搭置在檐檩(或正心桁)上;次梁称为短趴梁,搭置在长趴梁上,故又称为井字趴梁。与顺梁不同,趴梁是扣置于檐檩之上,底面与檐檩的立面中线相平。而顺梁是置于山面檐檩之下,底面直接落在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