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屯(Uyghur tuntian),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垦-〔屯垦史〕,中国清朝政府组织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的维吾尔族移民在伊犁建立起来的屯田组织形式。因屯田的丁壮为“回部”(维吾尔族)而得名。回屯是清朝政府仿照准噶尔汗国旧制而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夏,当大、小和卓木叛乱行将失败时,乾隆皇帝就在其上谕中说:“从前伊犁地亩,皆回人耕种。今俟回城平定,即将回人酌量迁移,与绿旗掺杂。”此后不久,他在给雅尔哈善的上谕中又说:“平定回部后,在伊犁屯田,量徙回人,与绿旗兵丁杂耕。”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木叛乱平定,定边将军兆惠与办事大臣阿桂商议伊犁屯田事宜时,便从阿克苏、乌什、赛里木、拜(城)、库车、沙雅尔等城“酌派回人二三百户”,将其送往伊犁设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300户维吾尔族农民在清军官兵护送下从阿克苏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后到达伊犁河南海努克(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安屯,是为“回屯”建立之始。此后逐年有所增迁和滋生,屯田地域也有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