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twistable),艺术学-设计学-陶瓷艺术设计-〔工艺术语〕-〔装饰工艺〕,陶瓷器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用两种颜色反差较大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料,然后叠加、拧绞在一起,制成内部有颜色变化的泥料,然后拉坯或者以泥料切片、印坯等成型方式做成器皿或雕塑,再施以透明釉或透明颜色釉,烧成之后,不同色泥叠加形成的纹理显现出来,形成装饰效果。根据器物装饰的部位可分为全绞胎、局部绞胎等。唐中早期绞胎瓷器较为简单,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以乱纹、回纹为主,在坯体表面进行绞胎。唐晚期至五代绞胎工艺发展成熟,出现了锥、戳、剔、刻、填、镶嵌等工艺技术,创造了团花、菱花等绞胎装饰纹样。到了北宋时期,绞胎工艺更趋成熟,技术也更加完善,在流水纹、方形回纹等基础上创新出“羽毛”“孔雀开屏”、席编纹、麦穗纹等独立或连续图案。北宋中期以后绞胎工艺逐渐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