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相权论是古代一种重要的货币流通理论。周景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24年),单旗反对周景王铸大钱,第一次对子母相权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国语·周语下》记载单旗的议论说:“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单旗认为铸币分量的轻重应根据流通的需要而定,若流通中的铸币分量太轻,因而购买力低,不适应流通的需要,就要铸造分量较重的铸币投入流通。反之,若人民因流通中的铸币分量过重而不便,就要增加分量较轻的铸币投入流通,轻者为子,重者为母。轻重不一的两种铸币以一种为基础确定相互兑换的比价同时流通,就叫“母权子”或“子权母”,即“子母相权”。单旗的子母相权论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货币流通理论。单旗的子母均为足值铜币。他反对铸造的大钱是不足值铸币。其所说的子母相权只是指两种足值铜币的“相权”,不涉及足值铜币与不足值大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