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国经济学家出版了奥古斯特·廖士《区位经济学》一书,在与克里斯塔勒的工作毫无联系的情况下,利用数学推导和经济学理论,得出了一个与克里斯塔勒学说完全相同的区位模型——六边形。与克里斯塔勒的工作相比,廖士更多地是从企业区位的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生产区位经济景观,即通常称为的廖士景观(L” schianLandscape)。廖士对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作了严密的经济论证,他提出了需求圆锥体的概念。需求圆锥体本来是以啤酒的销售状况为例,在此我们转化为一般的货物G。如果其它条件不变,消费者购买某种货物的数量,取决于他准备为之付出的实际价格。这个实际价格,就是货物的销售价格加上运费。很明显,实际价格随货物提供点的距离长短而变化。距离越远,运费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越高,结果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在货物G的产地(或供应点)B,它的价格为P(B),居住在B地及周围的消费者将购买x单位的货物,即货物G在B的销售量为x。距B点c千米处C点的消费者,必须付出cr(r为每千米交通费)的额外费用到B点去购买货物G,这样C点的消费者对货物G的需求降为y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