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衰微,进入了春秋时代,周王朝的封建礼乐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关于“春秋霸主”史上至少出现了8种说法, 但通常用的都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春秋争者虽多,可霸主名额有限,这样争议就颇多。争议的真正源头实则就是对霸主评价的标准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