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1832年-1893年),乳名来求,字惠甫,一作惠父,晚号能静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父为湖北按察使赵仁基。赵烈文早年考取秀才,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讲求经世之学,平居博雅,善持论,为文廉悍雅洁诗歌超峻有法度。咸丰九年(1859年)移居苏州府吴县木渎。先后三入曾国藩幕府,颇受礼敬,同治六年(1867年)与曾国藩论及中兴假象后之朝野乱源,断定清祚不出五十年,果然应验。荐任直隶州知州,摄直隶磁州,知易州,任职五年引疾归。光绪十九年(1893年),赵烈文卒,时年61岁。赵烈文生平好藏书,多达数万卷,辑有《天放楼书目》。又喜金石文字,所藏碑版多考订识跋。抄本有明姚广孝《三悟》、清李兆洛《端溪砚坑记》和樊彬辑《畿辅碑目》《畿辅待访碑目》等。所藏书有“天放楼”朱文大方印、阳湖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侨于海虞筑天放楼考庋文翰之记”朱文长条方印,另有“惠父珍藏”“赵烈文读书记”“惠父寓目”“能静图书”等。著有《能静居士日记》《能静词草》《磁州批牍》《庚申避乱实录》等。咸丰五年,曾国藩坐困南昌,随行的幕僚大都远走。周腾虎推荐赵烈文入幕。赵烈文正好闲赋在家,于十二月到了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