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之(?—1889),名宝三,自号鞠隐山人,今枞阳县会宫乡老桥人。他和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吴汝纶是堂兄弟。吴康之自幼父母双亡,是族叔吴元甲(吴汝纶父)将他抚养成人。吴元甲是枞阳高甸吴氏十八世孙,他于咸丰元年(1851年)考中举人,但他不愿逢迎官场,以教书谋生。受叔父影响,吴康之勤奋好学,能诗善文,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为了谋生,他在还未成年之时,孤身一人来到京城,几经辗转,在宝鋆幕下当了一名抄缮文稿的小文书。宝鋆,咸丰时曾任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他是个爱才的人,对吴康之赏爱有加,常和他吟诗唱酬,外出时也常将吴康之作为扈从随侍带在身边,并举荐他到国子监去深造。后来,吴康之参加乡试,但名落孙山。时任山东巡抚的谭恪公又将他聘为入幕之宾,吴康之办事干练,作风沉稳,谭公对他非常倚重,凡大小事务,皆悉心交他办理。吴康之渐渐成为巡抚大人的股肱,在政界小有名气。谭公荣调进京后,吴康之仍留在山东,初任盐使,在以后的二十多年内,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章丘等县的县补,最后以郓城知县告终。吴康之每到一地,皆“恤民兴学,不遗余力”,因此颇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