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本质或作用的见解。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理想抱负等内在意象的表达和抒发。《尚书。尧典》有“诗言志”说。《诗大序》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说法。“言志说”最早见诸文字的文献是《尚书·尧典》,但该篇却被疑为战国中期人拟作。这样,《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记载就可能是最早的,其中记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这正是当时流行的“赋诗言志”的看法,并不是文论意义上的“诗言志”说。而《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则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这才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言志说”的缘起。但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观念就已经相当普泛,比如《庄子·天下》篇:“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诗言是其志也”。 在同一历史时期,“情”的问题也被凸现出来,《礼记·乐记》就已提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当时,诗、乐是分不开的,《尚书》也是诗乐并提的。这“志”与“情”的两面,到了汉代才终于得到了内在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