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义熙十四年——梁天监十三年(418—514),九十三岁。南朝梁高僧。前书卷十一本传称其“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尚,修习禅业。……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敬事之。”俗呼“志公”。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十四引吴淑《江淮异人录》云:“保公常为偈,大字书于版。其字皆小篆,体势完具。”《新唐书·艺文志》谓保志常撰《文字释训》三十卷。晋义熙十四年——梁天监十三年(418—514),九十三岁。南朝梁高僧。前书卷十一本传称其“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尚,修习禅业。……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敬事之。”俗呼“志公”。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十四引吴淑《江淮异人录》云:“保公常为偈,大字书于版。其字皆小篆,体势完具。”《新唐书·艺文志》谓保志常撰《文字释训》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