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毒性效应。早年称毒性作用或毒作用。指毒物或药物对机体所致有害的生物学变化,如痉挛、致畸、致癌或致死等效应。例如氟乙酰胺经体内脱胺,生成氟乙酸,再经活化后在缩合酶的作用下,与草酰乙酰缩合,生成与柠檬酸结构相似的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干扰机体正常三羧酸循环而产生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效应。毒物的物理特性与毒性效应(一)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毒物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分配率。在构效关系研究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化学物的物理参数。它有助于说明有机化合物在体内的分配规律。(二)分散度(dispersity)一些毒物以气溶胶形态存在于环境空气中,它们是一团气体和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组成的混合体。分散度以微粒的直径大小表示。只有直径<5微米的微粒才可以进入肺泡。进入肺泡的气溶胶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越大,生物活性也越强。(三)挥发度(volitility)有些毒物的LC50相当,即其绝对毒性相似,但由于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形成实际的毒性危害或危险性就可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苯和苯乙烯LC50均为45mg/L,绝对毒性相同,但苯很易挥发,而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