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棨(1657~1718),字弢子,清前期官员,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父亲刘必显(1600~1692)为清初官员,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刘棨博学多才,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进士。10年后始选任长沙县知县,居官清廉,尤善应变。得湖广总督吴碘举荐,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升任陕西宁羌州(今宁强县)知州。莅任后,值陕西大饥,州无可发之粟,他便向监司丁珩借粮,并提出运粮之法:使民赴府负粮,负一斗者给三升。此法一用,不十日便运三千石。州地贫苦,他见山上多槲树,宜养山蚕,便派人到诸城老家,请善养者数人并带蚕种数万枚到宁羌州,教民养蚕,并传授抽丝织绸之法。宁羌州人由此得利,称其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