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书(Treaty of Alliance),文学-中国文学-先秦文学-先秦散文-【文体、作法】,中国古代刻写于竹帛、玉石等物证上的盟、誓或诅辞。又称载辞。古代人们为了互相取信、制约,面对天地、山川、祖先各类神灵举行结盟、起誓或诅祝仪式,把约辞刻写在竹帛或者玉石上,举行仪式的时候歃血读书,以取信于他人和神灵。仪式结束后,载书要和牺牲等祭品埋在一起,让神灵作为见证者、监督者,迫使盟誓者不要违背。一般由史祝负责制作数份,给神灵的埋于坎中,盟誓者自己保存一份,盟府保存一份,其他相关官员也要保留副本。如果面对河神盟誓,载书还要沉于河中,《左传·定公十三年》曰:“载书在河。”1965年12月在山西侯马盟誓遗址出土的石简、玉片与1979年3月在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出土的圭形石片,都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载书遗物。大多数是向当权者表白效忠,面对神灵起誓,表示愿意遵从誓约;如果违背,愿受晋国先公之灵审察、惩罚。侯马、温县出土的载书正是盟诅仪式上的载书实物。内容不同,篇幅不一,一般在三五十字到百余字之间。文字多为朱红色和墨黑色。书写载辞的玉石多呈圭形,下方上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