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建筑大木作构件,宋式称“小连檐”,位于屋檐檐头,安置于飞椽之上,其上皮为瓦口木,呈三角形断面,长度至仔角梁端头,随翼角翘起而缓缓上升。为造成“大连檐”曲线,并防止其折断,古代匠人在“大连檐”翼角部分锯出许多锯口,并用水浸泡后形成曲度,正身部分则由多段“大连檐”构成。古建筑大木作构件。位于古建筑出檐檐头,按位置区分,包括翼角连檐和正身连檐。大式建筑一般为上下两排连檐,在飞椽上者,称为“大连檐”,在檐椽上者,称为“小连檐”(以清式称谓定)。“连檐”具有双重作用:一、连接并固定檐头的椽飞;二、防止望板下滑。由于“连檐”断面小,而横向与檐头通长,使用不当,极易折断,又容易变形,所以实践中一般将“连檐”分成若干段制作,这样能够提高木材性能。